close
image1.jpg
『除了擁抱群眾外,我感受不到沸騰的愛,虛風,那我會空得如你所追逐的純淨孤獨。』(白絮)

本書出版於1995年9月,收錄了邱妙津三篇小說〈哈-啾〉、〈馬撤羅瓦解斷簡〉、〈寂寞的群眾〉。〈哈-啾〉以某系的兩個學生大林和克倫為主角,大林整天埋首做實驗,而克倫則跟隨DR.陳,服膺反科學。在他們申請研究所直升的過程中,呈現出學術界派系鬥爭的陰暗面。

〈馬撤羅瓦解斷簡〉是一篇充滿幻想與寓意的小說。小說中,這是一個主政者可以進入人們私夢的島國,而這個國家的人民同時具有陰性與陽性。同時具有陰性與陽性,兩者之間和平共存,想必是邱妙津內心深處最迫切的期待,而這個島國的統治者完全控制人們的私夢,主要是為了切斷他們和母國之間的聯繫,這樣的場景,不正活脫脫暗示了島國台灣的過去?小說末尾,人們開始反抗,這也該是對島國未來的預言。

同名小說〈寂寞的群眾〉,是邱妙津獲得1990年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的推薦作品。小說中有兩條主線在進行,一條是現在,無殼蝸牛露宿街頭抗議事件(發生在1989年8月26號),一條則是過去,發生在大陸的天安門事件(1989年4月中至6月4日)。小說以從台灣到大陸的攝影家虛風為主角,虛風由外祖母帶大,只知道父親死了,母親瘋了,但當他上大學後,才知道父親沒死,而是因為一場「清潔」事件而被關在外島,母親因而瘋了。父母的過去,讓虛風投身學生運動,但卻被盟友顧森出賣而退學。虛風再也不相信任何人,他選擇到大陸獨自生活。在那裡,他認識了白絮,白絮的父親是雜誌編輯,在文革時父親被批鬥的經驗,在白絮的記憶裡留下了難以抹滅的印象。白絮的父親採用虛風拍的一些貧童照片而被逮捕,虛風逃到北京告知白絮這個消息,他發現白絮因為室友尚潔的關係,也被捲入學運的漩渦,而在這個漩渦裡,虛風再度遇到顧森。

學生運動越演越烈,學生開始在天安門靜坐抗議,虛風多次勸告白絮離開,但白絮拒絕,虛風只能在一旁用相機守護白絮,並留下一張合照。隨著運動日益炙熱,白絮在學生群中的地位也越來越吃重,然而,內部的矛盾和分裂出現了,許多人也開始思考,到底自己在這個活動裡扮演什麼角色,尚潔因而選擇離開。虛風多次勸告白絮離開廣場,但白絮無法從群眾中離開,因此在那晚,他們一起在槍彈中走完人生。只留下那張合照,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報紙上......

邱妙津將兩場抗爭事件結合在一起,兩件抗爭事件,呈現出兩個不同的場景,台北的這場宛如嘉年華會,看似悲情卻帶有趣味;天安門事件則是一場悲劇,最後以死亡收場。而死在天安門的虛風和白絮,其實並未親臨台北的抗議事件,而是藉著一張翻飛報紙上的合照,虛風帶領白絮觀看台北,觀看那場和天安門事件完全不同的抗爭。兩場抗爭事件有著不盡相同的結局,然而相同的是被鼓動的群眾,帶著無比的熱情,去從事一場其實他們並不是那麼深刻瞭解的事件。即使身處在熱鬧群眾之間,又有幾人能不會打從內心感到寂寞?

整本《寂寞的群眾》中,一直縈繞不去的,是現實和理想間的掙扎。不論是〈哈-啾〉中的DR.陳、克倫,或是〈寂寞的群眾〉中的白絮,他們都在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中擺盪。白絮心心念念的中國,最後卻敲響了這群青年的喪鐘,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可見一斑。

《寂寞的群眾》曾經是我很喜歡的一本小說,也許是因為當時在學生團體中的一些經歷使然,讀起來有著很深的認同感。當時的我,也不斷提醒自己,切莫在團體中迷失自己。十年後,重讀《寂寞的群眾》,發現自己仍是容易被煽動的青春,該喜悅,或是該嘆息......

(邱妙津:《寂寞的群眾》,聯合文學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