撇開你對作者的期望,這本書本身激發了你的興趣,事實上,清醒思考一下,你發現你比較喜歡這樣子:面對某些東西,卻不甚清楚它是什麼。
這是一本我已經聞名許久,卻第一次閱讀的作品。
如果你抱著傳統閱讀小說的習慣來閱讀 《如果在冬夜,一個旅人》,你一定會被卡爾維諾這位後現代主義大師的敘事手法給擾亂。整篇小說由兩部分組合而成,一部份是框架小說,也是整篇小說的主體,讀者「你」在書店買了《如果在冬夜,一個旅人》這本書,滿懷期待的去閱讀之後,卻發現印刷裝訂有誤,導致你必須回書店去更換,因而在書店認識了一位也和你有相同困擾的女性。然而換回來的書卻又出現了致命的疏漏,所以在小說的進行當中,「你」一直不斷地被迫閱讀一本本新的小說(也就是小說的另一部份:嵌入小說),並一直在追尋著《如果在冬夜,一個旅人》。
這篇小說呈現出後現代主義的特色,整篇小說看似沒有系統,然而卻是一趟追尋的旅程,「你」一方面追尋一本本小說的結局,事實上一方面也是在討論讀者和小說家之間的關係。小說家不再是高高在上,超脫於文本之外,而是在文本中來去,當你閱讀時,你也跟隨著小說家的創作,在小說中來去。
小說中的十本小說題目,事實上可以串連成一篇短文,呈現出作家的巧思。而這十本小說,其實拼貼了當代小說重要的風格與潮流。你可以讀到偵探小說、西部小說、科幻小說、日記體小說.......等,敘事手法則包含了意識流、魔幻寫實、心理分析等等。作者嫻熟地運用這些手法,讓小說充滿了獨特的魅力,吸引人繼續往下讀。
因此,在閱讀本書時,你可以從任何一章節開始閱讀,也可以將其視為十篇獨立的短篇小說,相信都能得到閱讀的樂趣!
(伊塔羅‧卡爾維諾:《如果在冬夜,一個旅人》,時報出版社,吳潛誠校譯。)